您现在位置:中心网站 > 新闻资讯 > 媒体看中心 > 浏览文章

学习二十大 为民履好责——省政府参事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三)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作者: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期:2022/10/22 17:06:39
浏览量:0
【字体: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省政府参事及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使人倍感振奋与鼓舞,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好参事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王云龙: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尤其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被作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列入报告,作为身处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发一线的科研人员,心潮澎湃、倍感振奋、使命在肩。

  我省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近日,《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我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生物经济发展布局,到“十四五”末生物经济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要实现我省生物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从创新体系构建上发力。要瞄准生物医药新药创制、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临床和健康管理急需药械等前沿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支持生物创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企业。依托省实验室和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设立生物医药重大科技专项,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开展生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支持建设各个细分行业产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健全完善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在产业体系壮大上,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换道领跑发展新路径。重点推进生物创新药疫苗、抗体药物、血液蛋白制品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疫苗、抗体、血液制品基地。全力推动中药大品种质量升级,加快中药配方颗粒与标准提取物产业化,推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及远程监护装备、可穿戴设备、高端超声成像设备和医用机器人等智能医疗器械。优化免疫诊断产品和微生物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配套仪器及关键原材料等系列技术和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强化卫生材料行业提质创新,打造国际最大的卫生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大力支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在服务领域,积极搭建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老龄化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全力建好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南阳、新乡、周口、焦作、驻马店等省级生物产业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要求转化为我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工作思路和行动抓手,抓住“十四五”时期这一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期,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新型诊断药物、肿瘤靶向药物、新型疫苗等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通过持续创新突破,为产业现代化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引领产业范式变革,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生物医药构筑成我省生物经济领域发展竞争新优势,努力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业绩,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践,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马仰峡:抢抓机遇赢得主动 谱写河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明确提出三大目标任务,这既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目标,也是近期规划宏伟蓝图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还要结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涉及全局性的重大工程,进行认真研究,抢抓机遇赢得主动,谱写河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安排部署及国家发展战略。要及时调整完善补充项目,抓紧梳理我省重大专项,并在快速反应立即推动上下功夫,在拓展结合协同上下功夫,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上下功夫,争取国家重点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配套的企业在我省落户。二是整合多方资源,积极谋划项目。围绕推动三大目标任务组织相关知名专家、规划设计公司、金融公司、高等科研院所、中央和地方骨干企业共同讨论调研,谋划项目主题、靶心和突破口。要按照“政策有支持、资金能获得、土地能落实、近期可审批”的原则,重点围绕对接行业重大工业科技战略、能形成大产业前景的项目,且3年内能落地开工的重大工业科技工程项目以及有望争取上级政策补助投资项目等战略性产业项目。三是进一步重视扩大提高实体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实体经济是国力之本,人民生活之基础,国家强盛之根基。同时也要借助新的现代经济思维的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赋能融合发展,才能使实体经济如虎添翼。四是推动我省产业创新升级。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动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不同阶段,主导产业不同,急需的技术支持也不同。仅靠企业本身、特别是中小企业尤为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及体制内科研事业单位要积极帮助企业在引进、合作上下功夫,快速改变企业要素禀赋结构上的缺陷,加快提升资本要素的丰裕度,推动企业健康高质量成长和发展。五是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在目前西方打压、国内疫情预期不明的形势下,河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企业要带头探索一条扩张之路,打造河南经济双循环下的样板示范之路。要在内生式扩张、外源式扩张、平衡式扩张、横向纵向并购式扩张、混合并购式扩张中探索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以推动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六是重视研究如何调动挖潜。要充分释放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在行业规划、项目咨询、运营发展指导及产业政策制定修订的功能作用,科学有效地把这支群体利用好、挖潜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河南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七是进一步优化我省发展质量。落实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不仅要重视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在顶层设计中的功能作用,而且还要借鉴其他省市及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以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真正让管理、服务、调动融为一体,极大释放这支群体的特殊功能作用。八是运用好标准这个特殊杠杆来推动我省全面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抓好顶层设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强化农业标准化,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强化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服务业强国战略,做好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创建工作。鼓励企业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实行先进标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培育新经济增长极。

  张桂兰: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农业强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部署换挡提速。今天,我们走到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历史节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可谓恰逢其时、恰顺其势。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

  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用现代技术和物质装备武装农业,提高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与农产品质量。二要发挥种业“芯片”增产量、提品质、扩效益的作用。打好种业翻身仗,种质资源是基础,实现种业自主可控,必须重视抓牢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育种科技创新提供核心材料来源。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是我省的主要粮食和油料作物,应进一步加强小麦、玉米等优良种子的繁育与推广。三要培植“新农人”富民情怀。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自发、自愿地选择从城市返回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更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优质农产品的推行者、生态农业的倡导者,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领跑者。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发挥好“新农人”的主体带头作用,还要求实践中的“新农人”不仅要有创富、守富的生产经营能力,也要有带富、传富和共富的发展理念。充分培植“新农人”利农、强农和富农的富民情怀是助促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四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板,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能落下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只有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短腿。

  张金良: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过硬本领 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引起热烈反响,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坚持深入学、带头学,进一步强化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理解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从学习中体会,从实践中感悟,积极将学习成果贯穿到谋划企业转型核心任务之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增强自身能力素质。二要牢记初心使命,深入贯彻国家重大战略。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锚定幸福河建设目标,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五大任务,以全面贯彻落实治水思路为抓手,着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推进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五大体系,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大保护和大治理能力。三要心怀“国之大者”,深入推动发展。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目标。

  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法治建设指引发展方向。作为国有企业,要持续提升法治观念,利用法治手段确保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法律风险防控,努力提升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水平。进一步强化全面梳理企业制度、管理、执行的薄弱环节,抓好“八五”普法工作,以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保障生产经营有序推进为工作目标。以能力建设支撑发展动能。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支撑重大水利项目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规划技术、工程技术、生态技术等专业领域构建顶端竞争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持续加大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推进新一代数学模型、三维设计和BIM研发,突破水利智慧化、高保真模拟“卡脖子”难题。以担当意识体现发展价值。服务黄河保护治理与推动企业发展是“皮”和“毛”的关系。服务黄河治理保护,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存在的价值,也是其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研究院60多年由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历史,就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事业发展的历史。正是因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研究院才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同时,也只有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以良好的企业运营、稳定的人才队伍和精湛的创新技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才能切实担负使命、体现企业的价值。

编辑:安艳鸽


友情链接

MORE+

Copyright © 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ICP备案:豫ICP备09035453号-2

注册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12号7层3号

实验室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上路81号 邮编:450001

电话:18803718896 传真:0371-67999699 技术支持:FEEDOO